中國古典學的學科建設如何落地?
德國漢學家葉翰談中國古典:傳承與時代并進
古典文明研究為何繞不開荷馬?
“中國古典學”怎樣更好走向世界?
中西古典都注重德政和人的德性完滿,中西德性思想的共契,可為文明的交流互鑒和價值融合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礎。
我們擁有共同的過去,也完全有能力攜手共建一個共同的未來。
無論是海德格爾和老子,還是榮格與《易經》、叔本華與朱熹,回顧人類歷史我們會發現,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文明互鑒,離不開各種文化的交流碰撞、互學互鑒。
通過超越民族、國家的界限,學習其他民族、國家的經典,必然會加深不同民族、國家間的相互理解。
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
評論:臺灣光復的歷史事實不容歪曲回避
評論:兩岸旅游交流合作為何重要?
評論:大陸再砍關稅減讓清單 懲“獨”與惠臺并行不悖
評論:兩岸共度中秋 彰顯“團圓”意涵
中新網評:除拐賣惡根,讓正義提速
中新網評:面對傷人案,中國社會始終與善良正義站在一起
中新網評批發式雷人短視頻:警惕挑戰認知的毒流量
中新網評:保障教師權益是教師節最好的禮物
文化和旅游融合,是時代發展的趨勢,有利于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【詳細】
以人為本 讓全體居民共享城市發展成果
中新網評:種植牙市場亂象頻發 監管的牙齒該硬起來
中新網評:避開“付費內推”的坑,不能只叫學生“擦亮眼”
宣布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,美國打出了一記空拳
中新網評:600元的防攀比鞋,更要防自己下場
攜手推進金磚合作,中國貢獻發展新能量
它的手伸向哪里,動蕩就出現在哪里
颶風過境 美國兩黨上演“政治秀”令災上加災
無視人道主義的“人權衛道士”
西藏瓊結強欽村 莊園映古史,青稞酒飄香
冬游西藏 邂逅天上郵局
布達拉宮年度“美容”又開始啦!
“雙11”觀察:不打“價格戰”的直播間“卷”什么
林毅夫:不同類型產業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
諾獎得主: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快速驚人,潛力無限 | 世界觀
法國設計師:中法兩國文化互鑒,或推動未來時尚發展趨勢 | 世界觀
2024年11月12日
2024年11月11日
2024年11月10日
2024年11月8日
2024年11月7日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