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)齊心協力建包鋼:鋼鐵大軍里的民族團結一家親
視頻:三代包鋼人:我們和各民族同事像家人一樣來源:中國新聞網
中新網包頭6月28日電 題:齊心協力建包鋼:鋼鐵大軍里的民族團結一家親
作者 烏婭娜 李騰飛 馬壯
新中國成立伊始,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地區因擁有鐵礦石、水源、交通便利等優勢,成為我國西北第一個發展重工業的地區。
經過籌備建廠到包頭鋼鐵公司(以下簡稱包鋼)正式成立,1958年,在黨中央“包鋼為全國、全國為包鋼”的號召下,來自全國22個省區市的8萬多名建設者齊聚包頭,創造了平地起高爐、荒漠變鋼城的人間奇跡。
作為我國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,包鋼的發展歷程是各民族員工齊心協力、共同奮斗的生動寫照。在包鋼這個“大家庭”里,各民族干部職工相互幫助、相互支持、共同成長。
已經89歲高齡的葛桂林曾任包鋼黨委辦公室主任,1994年離休,談起發生在包鋼里的民族團結故事,他感慨頗深:“包鋼是鋼鐵大軍里的第一支多民族隊伍。一直以來,漢族干部明確了在民族自治區工作,就要主動幫助民族干部成長起來擔當重任的主導思想?!?/p>
葛桂林告訴記者,長期以來,公司黨委在職稱評定和干部選拔時,都會平等對待民族干部。
包鋼煉鐵廠生產技術部爐前技師孔德禮是遼寧人,從事爐前工作30多年。在他身上自帶東北人的豪爽,他說:“在工作崗位上,我更希望弟兄們喊我'哥',而不是'孔師傅',因為不管是什么民族的兄弟,都像自家人。干活的時候大家一條心,鉚足一股勁兒,只干一件事,肯定能干好?!?/p>
從生產一線的工人到科研領域的專家,從管理層的領導到后勤保障的員工,在包鋼,各民族員工一家親。
包鋼正高級工程師曹鴻璋,主要從事稀土濕法冶金及稀土新材料研究。如今,他的課題組成員中,不只有漢族,還有蒙古族、滿族、朝鮮族的科研人員,大家賡續“齊心協力建包鋼”的紅色基因,共同圍繞關鍵技術進行攻關、轉化,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。
曹鴻璋說:“之前在科研例會交流時,有朝鮮族的科研人員存在語言障礙,現在經過大家密切合作溝通,這位科研人員的普通話說得很好,提升了科研團隊溝通和工作效率。此外,公司在做新產品推廣時,蒙古族的市場人員發揮能歌善舞的優勢,拉進與客戶的距離,為公司新產品銷售打開局面?!?/p>
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,三分之二的鋼軌來自包鋼;國家“西氣東輸”工程、各大油田以及鋼結構領域,包鋼的無縫鋼管占據一席之地;“長征”系列運載火箭、“神舟”號系列飛船、“中國探月工程”等國家重點工程,也都有包鋼稀土產品的身影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包鋼已累計產鋼3億噸。
在這個由16個民族組成的鋼鐵大軍里,民族團結、親如一家的故事正在延續。(完)
社會新聞精選:
- 2024年10月10日 14:21:31
- 2024年10月10日 12:27:54
- 2024年10月10日 11:37:21
- 2024年10月10日 10:49:44
- 2024年10月10日 10:33:03
- 2024年10月10日 10:16:12
- 2024年10月10日 08:38:27
- 2024年10月10日 07:49:46
- 2024年10月10日 07:47:42
- 2024年10月10日 07:37: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