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盟加稅,德國車企卻不想被“保護”
約翰·勞赫德:世界通力推動綠色、低碳、可持續之我見
客家人搭建中秘文明交流橋梁
如何讓世界更好“讀懂中國”?
如何讓中印尼合作成果惠及更多民眾?
《敦煌星圖》與西方的宇宙觀有何不同?
馬可·波羅與利瑪竇,誰更了解中國?
古典文明研究為何繞不開荷馬?
水族端節有何文化淵源?
提起中國的遠洋航行,人們多半首推明代鄭和七下西洋。然而鮮為人知的是,早在元代,民間航海家汪大淵就隨商船遠航,涉足220余個國家和地區,被國外學者稱為“東方的馬可·波羅”。豫章師范學院副教授章麗近日接受中新社“東西問”專訪,講述這位民間航海家的傳奇故事。汪大淵為何被稱為“東方的馬可·波羅”?
馬來西亞籍教師李炯沅:到了海南“有家的感覺”
寫下愿望,喊聲“啟戶” 跨國閨蜜沉浸式逛孔廟
馬豪恩:全球人權治理中的中國貢獻
恩里克·諾布雷加:全球人權保障和治理面臨哪些挑戰?
云南麗江:兼具水鄉之容,山城之貌
他們在布達拉宮建起“防火墻”
河南19歲“陪讀”女生逆襲拿下“世界冠軍”
滑板上的舞者:演繹速度與藝術結合
視障青年的“鋼琴人生”:用音樂與世界交流
馬來西亞青年吉林對話“天外來客”:希望看得更遠
疑是“銀河”落人間 中元節廣西萬盞河燈漂資江
來淮劇小鎮逛逛 開啟一場“有戲”的旅程
胡堅、徐吉軍:“外眼”怎樣看錢塘江文化?
“四方對話”還是“維霸遏華”?
攜手推進金磚合作,中國貢獻發展新能量
它的手伸向哪里,動蕩就出現在哪里
颶風過境 美國兩黨上演“政治秀”令災上加災
無視人道主義的“人權衛道士”
邱貴溪:為何說《茶經》譯介可品味東方智慧?
這座藏傳佛教寺廟,何以獲譽“雪域敦煌”?
美國人杜維明的中國“收藏記”
陳志宏:嘉庚建筑何以驚艷百年?
“東方氣韻”何以“閃耀”于珠寶世界?
中國為什么要研發建造重型破冰船?
倪培民:如何從“功夫”角度詮釋儒家思想?
林占熺:“中國草”在非洲種出了哪些佳話?
2024-11-14 23:10
2024-11-14 23:02
2024-11-14 22:56
2024-11-14 08:10
2024-11-13 22:05
2024-11-13 22:00
2024-11-13 17:34
2024-11-12 22:04
2024-11-12 21:51
2024-11-11 20:52
2024-11-11 20:46
2024-11-10 20:10
2024-11-10 20:00
2024-11-9 20:40
2024-11-9 17:39
2024-11-9 17:06
2024-11-8 21:53
2024-11-8 21:10
2024-11-8 20:56
2024-11-8 12:52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